40年,我们一起走过 ——《读者》插图大型线上文献展 李旻 卷
40年,我们一起走过
——《读者》插图大型线上文献展
传统与当下
李旻
从九年义务教科书,到杂志封面;从文学绘本,到报纸头版;从服装图案,到商业包装,我创作了各种类型的插图,虽不尽完美,却都是用心之作。
从创意构思到表达方式,我都尽可能做到让自己满意,让读者喜欢。以新的视觉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,传播中国的文化,通过一幅幅精心构思的插图将中国精神展现在大众眼前。
用画笔展现真、善、美是我一直秉承的创作理念。我觉得一件作品只有展现出真与善,才能让观者感受到美。插图艺术创作讲求的真,是指作品要客观呈现事物的真实面貌;善,是指作品的理念与品位;美则是在作品展现出真与善之后形成的审美感受。艺术的目的不是要去表现事物的外貌,而是要去表现事物的内在意义,也就是说,插图应该塑造生动、真实的形象,设计具有美感且便于传达信息的画面,选择符合主题的色彩,展现现实生活中的真、善、美,最终升华至更深层的精神理念与艺术价值。我认为这不仅是插图艺术在新时代语境中社会价值的体现,更是美术工作者大爱之心的体现。
我认为当代中国的插画师要善于学习,懂得如何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。现在流行的新国风插画,不应只是对传统画法的简单仿效,而是要用创新的思维,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当代的审美需求相融合,摸索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插图艺术表现形式。既要有浓郁的中国气质,还要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喜好。插画师要用敬畏之心珍惜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,脚踏实地做好文化传承这门功课。任何艺术创作都不能脱离本土文化这片土壤,没有传统文化的灵魂,再时尚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如同昙花一现,经不起时间的检验。
复制传统并非明智之举,唯有站在现代潮流中不断创新,开创本土文化发展的新形式,才是国内当代插画师的新出路。传承和创新两者并行不悖、缺一不可。如同一前一后两只脚踏步前行,只有前脚在传统文化土地上稳健而有力的迈出第一步,才有后脚自信而坚定的第二步,一即二、二即一。面对东方与西方,过去与未来,传承与创新,任何时候都不该独守一端,只有真切理解融合的要义,才能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张力的优秀作品。
李旻
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,现任中国日报社主任编辑,《中国日报》(海外版)头版插图作者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版协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,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整体设计项目艺术顾问。